子宮頸癌成婦女威脅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,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2常見的癌症,全年大約有38萬名新增病例,基於預防保健的重要性,子宮頸疫苗一度出現缺貨的情形。
醫學研究發現,子宮頸癌的成因可能與透過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病毒(HPV)有關,若女性子宮頸癌的細胞因長期受到刺激或感染,而發生一連串的炎症反應,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變得異常增生,進而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。HPV高致癌型別中,又以16、18、31、33、45、52、58型與子宮頸癌、子宮頸腺癌相關,其中16和18型在亞洲最常見。至於低致癌型別HPV有6、11型,多與尖頭濕疣(菜花)有關。丁斌煌醫師指出,16型最危險,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患者超過半數以上皆為感染16型。
子宮頸癌發生原因與初次性行為年齡過早、多重性伴侶、性傳染病史、抽菸的婦女或免疫系統缺陷(如愛滋病患或帶原者)及高危險群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者有關。HPV感染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,9成HPV感染會在1年內消失,超過1年持續感染,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大為提高。子宮頸癌常見症狀如陰道不正常出血、性行為後出血及惡臭陰道分泌物等。
目前並無特定藥物可治療HPV感染,近年研發的人類乳突病毒預防疫苗能達到一定的保護效果,目前全球共有3支疫苗上市,我國皆已核准,分別為2價疫苗(針對16、18型)、4價疫苗(針對6、11、16、18型)、9價疫苗(針對6、11、16、18、31、33、45、52、58型)。
HPV疫苗對於沒有性經驗及未受到HPV病毒感染者最有效,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針對9至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預防效果最佳。醫學研究,施打HPV疫苗後至少能防禦6至7成HPV感染,因無法涵蓋所有病毒型別,子宮頸抹片檢查仍不能忽略,應藉由定期規律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至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。
若身為孕婦或半年內有懷孕計畫、接種HPV疫苗後曾出現過敏症狀者、本身有特殊疾病史如凝血性問題疾病、免疫功能異常或正服用免疫抑制劑等,皆不建議接種HPV疫苗。丁斌煌醫師提醒,除HPV疫苗的保護外,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保險套、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,都能提供更完整的保護。此外,平時維持良好生活作息、營養均衡,擁有足夠的免疫力,可使身體自動排除病毒,降低反覆感染的機率。